当前热议!破解经营难题 期货成养殖企业避险利器
破解“猪周期”,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开始重视风险管理业务的作用,通过参与生猪期货套保规避风险。对于养殖企业而言,直击经营中的难点、精准把脉趋势、探索期现融合发展是其发展的“必修课”。
昨日,由期货日报、华西期货联合主办,大商所特别支持的“DCE·产业行——期货大家谈”第二期活动在线上举行,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期货负责人叶波表示,当前生猪养殖产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产能的快速提升,规模化程度远超预期。
据他介绍,21家上市猪企2022年的生猪出栏量高达1.38亿头,占全国出栏量的近20%。我国提出的2025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的目标或已提前实现。
(资料图片)
随着养殖规模化发展,南北养殖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记者了解到,非洲猪瘟以后,生猪产能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明显,西南、华南区域产能扩张明显。传统的猪肉消费大省四川由高价区变成低价区,2022年以来,价格由绝大部分时候高于河南变为低于河南。
“行业养殖成本普遍在15—18元/公斤,当前猪价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亏损,且持续时间已经约5个月。”叶波表示,非洲猪瘟后的高额养殖利润刺激行业规模扩张,盲目扩张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大部分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在他看来,散户的退出已经进入后半段,去化过程趋于缓慢。规模企业因过去的资本投入问题,有扩产摊薄成本的动力,导致在持续低迷的行情下淘汰量仍然不够,去产能之路较为漫长。
值得一提的是,猪价的起伏带来养殖利润的大幅波动。“在非洲猪瘟后的新一轮周期中,猪价在短短一年内出现过山车行情,半年时间从约12元/公斤上涨到近28元/公斤,随后迅速跌至14元/公斤左右。”叶波称,养殖主体在深度亏损与暴利之间反复切换,节奏掌控不好的养殖主体容易被快速淘汰。
此外,对于养殖企业来讲,饲料养殖成本波动也不容忽视。据叶波介绍,2022年一季度猪价持续低迷,在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玉米现货价格上涨4.6%,豆粕现货价格上涨32.2%,带来养殖成本增加1元/公斤,让生猪养殖行业雪上加霜。在低利润时期,饲料成本的波动对养殖企业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为应对猪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前锁定销售价格,养殖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风险偏好开展风险管理,很多开始积极利用期货、期权或参与基差贸易等为自身经营保驾护航。
在期货套保策略的选择上,叶波认为,预期未来生猪期货价格要下跌或经测算卖出期货后能稳定获取合理的养殖利润时,养殖企业可卖出对应月份的生猪期货;预期未来玉米、豆粕、豆油等原料价格要上涨或想锁定一定周期内的原料成本时,企业则可买入对应月份的原料期货。
以某养殖企业为例,该企业月均出栏1.33万头生猪,约1600吨,折合100 手生猪期货合约。2021年3月,该企业计划通过衍生品对冲8 月生猪价格下跌风险,3月10日在生猪期货2109合约建仓100手,以27000元/吨价位卖出保值。8月10日,期货和现货价格分别下跌至16950元/吨和15140元/吨。企业养殖成本为18元/公斤,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价格下跌至成本线以下的损失,实现综合损益1166.4万元。
除了期货套保策略外,期权策略也被养殖企业所青睐。据叶波介绍,当养殖企业预期未来生猪期货价格要大幅下跌或原料价格要大幅上涨时,可买入原料看涨期权或者买入生猪看跌期权(场外);预期未来生猪期货价格持平或涨幅不大,或原料价格不跌的情况下,则卖出原料看跌期权或者卖出生猪看涨期权(场外)。
叶波举例说,2022年3月,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企业已经处于深度亏损,预计后期下跌空间不大。但从产能释放的角度讲,市场低迷仍将持续,若使用期货套保,企业担心行情一旦突然上涨,期货上将面临大幅亏损。在此背景下,某企业购买1600吨的一个月平值场外期权,费率3.5%,进场点位14150元/吨,交易成本495.36元/吨,最终离场价格13005元,期权赔付约1145元/吨,净获利649.75元/吨。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期权相较于期货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套保方案,不同场景下的组合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三腿策略做空、买入熊市价差等都可以为养殖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养殖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了不少。”叶波表示,目前,在养殖产业中,不少龙头企业已参与生猪期货,多家上市企业也发布公告参与套期保值业务,但参与额度仍然偏小。近期,交易所持续通过降低保证金、手续费等措施,为投资者参与生猪期货市场提供便利。
在他看来,在企业参与过程中,套期保值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企业套期保值体系建设通常包括制度流程体系、研究框架体系、团队构建与成长体系等。套保团队需要在实践中与公司各部门不断磨合,尤其是与高管团队定期就套期保值的效果进行沟通,构建期现一本账的评估体系。”叶波称,相比较而言,中小型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利用生猪期货等衍生品管理自身经营风险,需要交易所、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和引导。
记者了解到,大商所今年新创设产融基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项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期现业务拓展空间和机遇。作为产融基地,德康期现团队现已经推出基于生猪期货定价的预售、预购模式(即基差贸易模式),致力于为中小养殖户、贸易商、屠宰场提供期现结合的产品与服务。
另外,“保险+期货”也为不少养殖企业撑起了“保护伞”。“‘保险+期货’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出台政策支持开展‘保险+期货’的省份越来越多,众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也在积极拓展生猪及饲料的‘保险+期货’业务,帮助养殖户实现稳收增收。”叶波说。